新聞資訊
NEWS晨光漫過廠區(qū)的鋼鐵輪廓,為轟鳴的機械鍍上一層柔金。一個月的時光如流沙過隙,卻在我生命里刻下深深的印記。當我穿著略顯寬大的工裝走進熱控班組時,仿佛聽見了命運齒輪轉動的輕響——那些書本上的公式定理,終于與眼前這座熾熱的實踐熔爐焊接在一起。
還記得報到那天,接過那件深藍色工裝時,淡淡的樟木香撲面而來。換上衣裝的那一刻,有什么在心底悄然改變。胸前的企業(yè)標識不再只是一個logo,而是化作千鈞責任。第一次走進現(xiàn)場,無數(shù)儀表如沉默的士兵列隊而立,信號燈明明滅滅,映照著師傅們專注的側臉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:我要守護的,不僅是精密的設備,更是一座電站跳動的心臟。
我的師傅是阜陽檢修項目部十年的中流砥柱。他的工具包像個百寶箱,每次打開都是一次智慧的展示。跟隨他學習的日子里,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工匠精神。第一次獨立操作時,手指忍不住微微發(fā)抖,校準器上的數(shù)字跳動不定。師傅沒有催促,只是靜靜守候,待我多次嘗試后,才輕點示波器說:“看這波形,就像把脈,既要感知強弱,更要讀懂韻律。”一句話讓我豁然開朗——原來熱控不是冰冷的數(shù)據(jù)堆砌,而是與機械之間溫暖的對話。
備考電工證的日子充實而美好。白天在現(xiàn)場實操,夜晚挑燈夜讀,曾經抽象的電路圖在現(xiàn)實中變得鮮活生動。最難忘的是考核前夜,當我接完最后一根線路,看著指示燈次第亮起,那種喜悅勝過千言萬語。這張證書不僅是我職業(yè)的起點,更將見證我在電力檢修運維行業(yè)綻放的光彩。
兼任項目部的攝影師讓我收獲了另一種感動。透過鏡頭,我看見張師傅調試儀表時專注的剪影,他布滿老繭的手指在接線端子間流轉,不像在觸碰金屬,倒像是在撫摸一件珍貴的藝術品。李師傅半跪在地指導新人時,汗珠順著安全帽帶滑落,卻渾然不覺地講解著電路原理——這些瞬間都被鏡頭定格,更深深烙印在我心里。
翻看相冊時總會動容:斑駁的工具泛著油光,夕陽拉長師徒并肩的身影,操作臺上整齊的校驗報告......它們無聲地訴說著:所謂匠心,不過是無數(shù)個專注的瞬間堆砌而成的豐碑。
一個月很短,成長卻很長。看這身工裝,領口的磨痕記錄著每一次俯身檢查,袖口的油漬見證著每一次親手檢修。每當穿過電纜橋架下的長廊,聽著腳步聲在鋼格柵上回響,一種強烈的歸屬感便油然而生——這里是我青春扎根的地方,也是萬家燈火的起點。
我知道,這僅僅是開始。正如熱控系統(tǒng)中那些精密咬合的齒輪,成長需要磨合,也需要持續(xù)的動力。我會永遠珍藏這段時光贈予我的禮物:前輩傾囊相授的技藝、直面挑戰(zhàn)的勇氣、對電力事業(yè)的敬畏。
愿每一顆年輕的種子,都能在這片沃土中生根發(fā)芽,終成棟梁,照亮山河。